先留學還是先工作?薪資成長與職涯發展一次比較
- Distinct Education 德毅國際文教

- 11月17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先留學還是先工作?也許你也曾在深夜的桌前反覆思考,翻著履歷、課程介紹或出國網站,一次次問自己:
「我現在該走哪一條路?」
若把視野放遠,你會發現—不論你選哪一邊,終點其實都是職場。
我們渴望一份能讓自己心甘情願早起、晚上回家時覺得值得的工作;也希望擁有一份足以支撐生活、帶給自己安全感的薪水。研究所的存在,本質上就是讓人離這個目標更近一些:更專業的能力、更強的競爭力、更完整的自我。
明白這一點後,就不難看見:你走的不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,而是兩條可能以不同速度、不同方式帶你走向同一個未來的道路。只要記得最終目的地在哪,你就不會因為中途的彎路或停頓,責怪自己做錯選擇。
換個角度想:工作不是可選的支線任務,而是人生中的主線劇情;而研究所,比較像是你能選擇是否要開啟的一段特殊篇章。
如果你暫時想不清楚要讀什麼、為什麼而讀,那麼先上工、讓真實的世界告訴你答案,反而可能更誠實。
相反地,若你困惑的是「我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」,那麼最好的方式從來不是繼續把自己鎖在教室,而是走出去,親自體驗那些你以為自己可能會喜歡的道路。
當兩個選擇看起來勢均力敵、你怎麼想都下不了決定時,不妨讓理性接手。一張列出各自的優點與限制,讓現實的輪廓變得更清晰;另一張寫下每一種選擇最糟糕的可能性,因為那才是關鍵時刻你需要承擔的代價。當你能坦然接受最壞的結果,那條路就不會真的讓你後悔。
先留學的優勢:提早投資教育、職涯拉長線更漂亮
一、求學生涯連貫性:維持讀書節奏、轉換更平順
許多人選擇大四畢業後直接讀碩士,是因為「勢」還在。你仍習慣考試、寫報告、做研究、看論文──這些技能到了工作後會迅速生鏽。
尤其是在外商或研究型科系,讀書的專注度與時間分配都非常重要。
那些選擇先工作再回來讀碩士的人常說:
「重回學生身分比想像中累,一下班就只想休息,根本讀不下 GRE/IELTS。」
因此,如果你本來就打算出國,提早完成學歷反而能讓整段求學生涯更流暢,不會有巨大斷層。
二、碩士 vs 學士起薪不同:薪資複利從第一份工作開始累積
不只是台灣,英國、歐洲、澳洲、部分亞洲國家也有明顯的碩士起薪差。若你計畫走外商、顧問、科技、醫療、資料分析等產業,碩士學歷是進入門檻之一。
早一年拿到碩士學歷,就是早一年拿到更高的起薪。而薪資的差距會隨著年資放大,就像投資一樣累積「複利」。
簡單例子:
學士畢業起薪 35K
碩士畢業起薪 45K
每年平均加薪 3–5%五年後兩者的年薪差異可能已經超過數十萬。早一年取得碩士,就等於早一年站在更高的薪資基準線上。
三、適合跨領域申請:想轉換跑道,留學速度最快
跨領域是許多學生出國的理由,包括:
商科 → 資工
數據設計 → 行銷
工程 → 管理
社科 → 傳播 / 策略
如果你沒有相關背景,工作後想轉行會遇到: 「你沒有經驗,不能錄取。」 「你沒有專業學歷,不適合這個職缺。」
而留學讓你能用一年的時間補足學術缺口,同時取得該領域認可的研究、實習、作品集。它是一條比較乾脆、快速、成本更低的轉換道路。
四、對未來方向不確定:留學是一段探索與沉澱
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,這非常正常。在國外讀碩士,你會接觸到:
不同文化的同學背景
多國教授與研究方法
企業講座、產業日、校友分享
校內外實習機會
職涯中心一對一諮詢
這些經驗會讓你更快「看見自己適合什麼」。相較之下,在台灣工作時,你可能只會接觸一種產業、一個主管、一家公司的文化,視野較低。因此留學不只是拿文憑,也是整理人生方向的過程。
五、男生服兵役問題:時間安排要慎重
如果你是男生,兵役的時間會直接影響申請。不少學生選擇:
先留學 → 回國再服兵役
或用入學通知書申請延役
這能讓整個學業更連續,不會畢業後突然卡住一年,在申請上或個人成長都比較順。
先工作的優勢:累積實力後再投資,回報更大
一、適合強調實務經驗的科系:作品比成績重要
像 MBA、行銷、管理、創新、文化創意產業等科系非常看重:
你做過的專案
實際產出的成果
你在團隊中的角色
你是否能分享有價值的職場故事
對這種領域來說,先有 1–2 年工作經驗會讓申請文件強非常多。教授要的是「能在課堂上貢獻視角的學生」,而不是沒有現實經驗、只能寫理論的申請者。
二、工作能讓你的未來方向更具體:避免盲目選科系
很多人讀碩士後才發現自己不喜歡。
但如果你先工作一年,你會更清楚:
你喜歡 B2B 還是 B2C?
適合管理還是個體工作?
喜歡策略還是執行?
我的強項在哪裡?
這些答案會讓你在選擇科系時更精準,也會讓留學的投資回報率更高。
三、但時間越久,留學機會成本越高:現實壓力會增加
工作越久,薪水越高,支出越多,你要暫停工作一年去念書的成本就越大。
特別是:
開始需要負擔房租
對薪水有依賴
公司升遷正在進行
家庭開始有期待
年紀增加後怕跟不上同學
因此如果你想先工作再讀書,通常建議在1–3 年內完成,之後難度會變高。
四、國外學校申請重視學術能力:久沒碰書會很吃力
某些領域強調理論與研究,例如:
資料科學
心理學
教育
資工
社會科學
傳播研究
這些科系需要寫研究計畫、SOP、sometimes writing sample。
畢業太久會讓你:
找不到教授寫推薦信
忘記統計、R、Python、數學概念
寫 SOP 時沒辦法連結學術動機
如果你不是工作導向的領域,先工作反而會增加申請難度
五、回國後:年資會歸零,薪水從「碩士起薪」重新算
這件事非常現實。你在台灣累積兩三年年資後出國,回國後等於「新的碩士畢業生」,公司會以「碩士新人」的薪水給你,不會承認你舊的年資。
除非你回原本公司或獲得外商/高薪 offer。因此出國時間拉太長,職涯薪資曲線可能會「先下滑再上升」。
最後該怎麼選?三個快速提問幫你決定
Q1:你現在的方向清楚嗎?
不清楚 → 先留學較適合(探索、跨領域)
清楚 → 先工作更有效率(累積經驗再申請)
Q2:你的目標科系重視實務還是學術?
實務型:行銷 / 管理 / MBA → 先工作 1–2 年更有力
學術型:工程 / 分析 / 科技 / 跨領域 → 先留學更省力
Q3:你是否怕機會成本越拖越高?
怕薪水斷層、怕失去動力 → 提早留學
想先賺錢、先累積經驗 → 先工作
結語:兩條路都能成功,關鍵在「你想成為誰」
無論你選擇:
先留學:可以快速提升學歷、探索方向、跨領域、提早提升起薪
先工作:可以累積實務能力、讓申請更有故事性、讀書更有目標
人生並非只有一條正確道路,
最重要的是選擇那條你走起來覺得踏實、有動力、能讓你成長的路。
你的人生不是和別人比速度,而是比方向。

_edited.png)



留言